在此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财政部共同制定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明确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进一步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环境和产业格局”。
提升技术质量是基础
作为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相关企业也在积极推进,但因尚处发展初期阶段,充电设施技术质量仍有待提升。据了解,充电时间过长、车与桩不兼容、充电标准不一致导致无法充电,都是影响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用车体验的关键问题。
有鉴于此,《计划》对行业技术质量提升做出了明确要求,提出要加强充电技术研究和充电设施产品开发,满足充电可靠性要求,促进充电设施智能化,实现充电连接轻量化,探索充电方式无线化,改善用户充电体验,满足新能源汽车不同场景的充电需求。
事实上,提高充电效率、解决充电难题也一直是,但在经历了初期“跑马圈地”式的大规模撒网建桩后,行业已经意识到科学布局城市直流快充网的重要性。浙江万马奔腾新能源产业有限公司总裁唐超洋在稍早前举行的2018全球新能源大会上分析指出,关于充电桩的未来发展趋势,业内形成的共识是从散桩过渡到集中式的充电站,从交流慢充桩过渡到大功率快充。
提升充电运营效率是出路
专家指出,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尽管充电桩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且增量可观,但依然有车主抱怨“没有地方充电”。这一方面是由于运维能力不足,导致部分充电设施损坏严重,无法使用,另一方面是因为一部分充电桩前期只顾抢占市场,缺乏整体的布局安排,最终成了“僵尸桩”,在严重损害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造成了资源浪费。
针对这一问题,《计划》指出,要着力提升充电设施运营效率,积极盘活“僵尸桩”,结合服务场景科学配置车桩比例,切实提升充电设施利用效率和服务能力。
“在深度了解市场的基础上,企业要更多关注充电桩、车辆以及能源的运营效率,更多考虑用户的服务体验。”唐超洋举例说,“比如,我们建立一个充电站,究竟是为谁服务,应该选择怎样的充电模式?最初大家投资充电桩,都没有明确的客户定位。直到今年才意识到,我们需要在细分市场发力。”
另有业内专家指出,充电基础设施企业出售的产品都是电,属于同质化的产品,想要走得远、走得好,需要建立自身品牌,拼运营、拼服务。
“网络全、充电快、服务优是我们充电运营行业的三项基本功,也是实现盈利的一个有效保障。”唐超洋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