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再创历史新高,世界正在面临越发严重的气候和环境危机,全球各国须行动以应对这一严峻挑战。2019年12月,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COP25全球气候大会提出需要将承诺化为行动。
城市,承载全球55%以上的人口,创造80%的GDP,但同时消耗着全球近 2/3的能源,排放75%的CO2,城市采用何种方式发展对最终能否实现 2°C目标至关重要。中国仍在持续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诸多中国城市已在采取的实际的行动向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转换,中国城市的行动将直接支持中国兑现2030年达峰的国际承诺。
在 COP25 中国角“应对气候变化地方行动”活动中,来自北京、深圳、上海、湖南省长株潭等城市的代表分享了城市的深入思考和实际行动,活动由中国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和能源基金会承办,向世界展示中国各地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际行动和成果,并探讨进一步促进地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挑战和措施。
01✎低碳试点
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桢表示,中国已有8个省市成为低碳试点,其中82个设立达峰年目标。中国城市众多且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各自的特点,中国政府将继续支持地方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促进有条件的城市率先达峰排放峰值,为国家实现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并争取尽早达峰的自主贡献目标做出贡献。鼓励地方协同碳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的行动,并推动“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工作的开展。
✎北京02
北京生态环境局法规与标准处白文杰处长介绍,北京市在“十三五”期间率先实行了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将CO2排放强度下降率作为生态环境类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三五”规划,在专项规划中将碳强度和总量目标分解到各区,按年度进行考核。2011-2018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CO2排放累计下降40%,并以1.5%左右的能耗增长支撑了6.5%及以上的经济增长。构建以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的能源结构体系,大幅减少煤炭用量,并通过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推进重点领域绿色发展。北京继续减少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难度加大,故未来以空气和气候协同管理为核心,以更高的标准、更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和绿色低碳发展。
03✎深圳
深圳于全国城市中率先提出”三达”模式并付诸行动,“三达”即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和经济达到高质量发展。深圳在过去十余年,实现了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PM2.5从70微克/立方米降低至26 微克/立方米,2018年GDP居亚洲城市第五。道路交通、非道路交通、电力热力和非能源工业部分是深圳市市内碳排放和PM2.5相关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合计贡献碳排放总量的87.6%, PM2.5的75%。未来深圳将强化协同管理和措施、继续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效率优化,深圳可以在实现经济高质量的同时,于2020年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彼时人均碳排放强度将降至5.83吨CO2(显著低于国际大中城市的平均水平),并将PM2.5浓度削减至25微克/立方米。
✎上海长宁区04
上海市长宁区则展示了在既有中心城区的综合低碳实践,将建筑改造、城市更新、低碳社区、绿色金融、指标标准及管理体系等有机整合的实例,用10余年的时间,逐步打造出年节能率达18%的建筑和社区、首座商业运作的近零排放建筑、完善的融资风险管控、数据公示及政府管理体系。为中国城市既有城区的低碳发展及近零排放区提供一手的实践样本。
不同城市依据自身特点开展的实践,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未来,如何将同根同源的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协同治理,如何在协同治理的同时创造新的发展动能,使气候、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实现最大的协同效益,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随后举行的COP25中国“环境与气候协同行动与经验分享会”上,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先生从排放和增长的因素、驱动力、愿景及目标、政策体系、经济等六方面对开展协同行动提供了建议。能源、产业、交通和土地利用等四大结构调整是重要的措施,需要构建高效的全要素生产,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大气质量是几乎所有人都可直接感知并且高度关注,人们对安全、健康和舒适的清洁空气的需求日益增加,空气质量改善成为国家和地方的首要议程,这即是促进改善行动的直接动机。基于四大结构调整的大气质量改善行动将可能会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即将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2°C以内。大气质量和碳排放可协同既有的政策机制体制,环境体系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及执法监督、规划、统计监测监督、许可证等机制,协同既有的体系,加强跨领域的协调,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协同作用,塑造新出现的需求,通过空气质量改善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管理,促进发展模式的转变。在未来五到十年间,需要建立利益共享的机制、分担成本和分享绿色投资的收益,促成向绿色发展相关的持续投资非常重要。
能源基金会低碳城市项目主任王志高也提出,着眼于长远,需建立协同的政策体系。就短期可实施的行动而言,地方开展的《低碳发展规划》、《达峰规划》、《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等应协同考虑控制温室气体和治理大气污染的目标和措施。鉴于目前“治污”在地方政府工作中具有更高的优先级,也有上位法要求地方编制《空气质量达标规划》,要利用好这个工具。建议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推动达标规划的编制,并明确要求分析温室气体的协同效应。在制定达标规划时,即应考虑减碳的目标,协同空气质量达标和碳排放达峰,从源头考虑两者目标、制定协同措施,实现协同效应,促成更多的城市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