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0731-85572283(周一至周五 9:00-17:00)
您好,请登录 免费注册 | 在线帮助 | 网站导航

行业新闻|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

12月26日,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生态环境部李干杰部长专门对会议作出批示,赵英民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事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也是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应对气候变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初见成效,全国碳市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低碳试点示范不断深化,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持续推进,公众意识不断提高,国际合作持续深化,中国已日益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基础仍较为薄弱,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完成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协调配合,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迈上新台阶。要组织落实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任务,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融合、协同增效,切实提升温室气体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完成“十三五”碳排放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要谋划好“十四五”和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围绕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积极开展相关行动。要积极开展多双边气候国际合作,继续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为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会上,北京、吉林、湖北、广东、重庆、陕西省(市)生态环境厅(局)相关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单位、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各省(区、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部机关及部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来源:生态环境部

应对气候变化 “绿色建筑”促减排

每年,约50亿吨能源消耗、13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这个数据来自看似与气候变化关系不大,却在2017年为全球碳排放“贡献”近40%的行业——建筑业。
如何改变现状?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以下简称21世纪中心)第二十四期“气候沙龙”上,专家们的意见是建筑减排要为应对气候变化增添一抹“绿色”。
建筑减排对减缓气候变化潜力巨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9排放差距报告》显示,全球碳排放总量持续上升,如果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差距未能成功弥合,即使当前《巴黎协定》下各国提交的国家自主减排贡献都得以兑现,全球温度增长依旧可能突破2℃。
“这种不乐观的形势在碳排放‘达峰’预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21世纪中心社会处副处长张贤在气候沙龙上表示,迄今为止,碳排放已经达峰的国家有49个,仅占全球排放量的36%。即便到2030年,也只有57个国家有望达到排放峰值,占全球排放量的60%。“这就意味着,目标的实现需要对各国的减排贡献提出更高要求。”张贤说。
建筑行业是全球碳减排的重点领域,建筑业占全球能源消费的36%,占全球碳排放的39%。根据建筑活动与气候变化量化分析结果,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贺静认为,“建筑可能是全社会经济活动中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占比最大的行业。”
反观中国,建筑碳排放总量虽然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建筑能耗及碳排放增速已经显著放缓。来自《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8)》的数据显示,中国建筑能耗及碳排放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显著下降,党的十八大以来增速下降约74%。中国建筑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为36千克CO2/m2,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未来伴随城镇化和经济水平提升减排潜力巨大。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绿色建筑发展
气候变化是不争的事实,适应气候是建筑的基本属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刘加平团队研究发现,不论是北京四合院,还是徽派建筑,中国传统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和生命周期内资源消耗量相一致——同一类地域建筑都服从相同的“技术原型”,都由与气候条件相关的指标所控制。“绿色建筑的核心指标与气候条件相关,气候变化影响中国建筑能耗控制目标,尤其是区域性气候变化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影响很大”,刘加平院士在气候沙龙上说。
从宏观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分,尤其对南北供暖线的确定带来影响,而且气候变暖和气候异常也给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总量的控制带来巨大压力。从微观上看,气候变化对空调耗能的负担加重,同时对建筑室内外热环境产生干扰。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3月颁布的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绿色建筑已被重新定义——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地高质量建筑。
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建筑减排
绿色建筑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但是现代化的都市人群也不能放弃便捷高效的生活。靠什么来化解矛盾呢?答案是“科技”。
因为,科技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
21世纪中心将“十五”到“十二五”期间“建筑运行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做了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是对碳排放产生负效应的关键因素,而且可以同时实现减排和盈利的建筑领域减排技术占比超过60%。“
多年实践证明,依托科技创新,推动建筑领域绿色转型,在遏制我国建筑能耗的快速增长、减缓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1世纪中心副主任柯兵表示。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第一次把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单独列为一个重点领域,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作为优先主题得到了科技的持续支持和发展。应该充分注意到,城镇化与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是中国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中国绿色发展是与城镇化高速发展期同步的,中国的绿色、低碳、减排是建筑行业发展和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需求。

此信息由 湖南省国际低碳技术交易中心 于2020年01月03日13:40发布